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交流圈观点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对话安森美:无MCU车灯方案的技术革命与市场启示

作者:蔡柱旺电子交流圈电子网 日期:2025-04-25 点击数:2

 

在2025年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汽车电子专题采访中,安森美(onsemi)系统应用工程师Austin先生,深入解读了其颠覆性的无MCU前照灯方案,展现出汽车照明领域从硬件架构到智能交互的全面革新。这一方案不仅打破了传统车灯依赖MCU的设计范式,更通过10Base-T1S以太网技术与域控制器架构的融合,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进程提供了关键支撑。

从 ECU 到域控制器的架构重构

传统汽车照明系统采用“ECU-CAN总线-MCU-LED驱动”的分布式架构,每个车灯节点需独立配置MCU及周边电路,导致成本高企、布线复杂且通信效率受限。安森美推出的无MCU方案彻底重构了这一体系:通过域控制器直接连接RCP芯片,利用10兆以太网替代传统CAN总线,实现了“域控制器-10Base-T1S以太网-RCP芯片-LED驱动器”的扁平化架构。这一设计首先在硬件层面实现了显著优化:省去了单个节点的MCU、复位电路、晶振等组件,在长至25米(非屏蔽双绞线)的车载10兆以太网中,接入多达8至40个节点,配合PoDL技术通过两根线完成供电与通信,线束成本降低超过50%,系统复杂度大幅下降。

在性能提升方面,10Base-T1S以太网的速率达到10Mbps,远超高速CAN和CAN FD的传输能力,为高频数据交互奠定了基础。更关键的是,RCP芯片集成了gPTP协议解析功能,能够实现纳秒级精度的时钟同步,确保全车灯光系统在复杂工况下的协同控制。实测数据显示,从RCP节点到域控制器的延迟极低,即便在整车主网络中经过网关或跨域传输,延迟也能控制在10毫秒以内,满足自动驾驶场景下对实时性的严苛要求。这种架构变革不仅提升了基础照明功能的稳定性,更打开了智能车灯的技术想象空间。

针对行业普遍关心的软件开发与兼容性问题,安森美强调,无MCU方案并非否定软件价值,而是重塑了产业链分工模式。OEM仍主导车灯功能定义,而ODM(一级供应商)需开发驱动程序与应用程序,并以IP形式提供给OEM,从而在硬件标准化的同时保留技术创新空间。RCP芯片的动态管脚配置能力成为兼容性核心——通过域控制器的指令,该芯片可灵活适配UART、SPI、I2C等多种LED驱动接口,无需为不同协议单独设计硬件,极大降低了下游客户的开发门槛。这种“硬件通用化+软件定制化”的模式,既顺应了汽车电子模块化趋势,又为个性化功能开发提供了土壤。

从功能照明到智能交互的范式转变

从应用场景来看,无MCU方案正在推动车灯从功能性组件向智能交互终端进化。在自动驾驶领域,其支持的矩阵式LED与像素级调光技术,可根据摄像头和传感器数据实时调整光束形状,实现自适应远光、车道级照明等功能,提升夜间行车安全性;在个性化体验层面,通过域控制器的强大算力,车灯可呈现流水灯、呼吸灯等动态动画效果,甚至支持用户通过车机系统或手机APP自定义灯光模式,成为品牌差异化的重要载体。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特殊需求,该方案适配48伏高压系统,芯片可承受72伏瞬间电压冲击,直接从电池取电的设计也简化了高压平台的电路布局,契合电动车轻量化、高效化的设计目标。

放眼市场趋势,全球汽车智能大灯市场正迎来高速增长期。据QYResearch数据,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约80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增至11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4%。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智能车灯渗透率从2023年的15%迅速向2030年的40%迈进,形成千亿级蓝海。技术演进呈现三大特征:其一,车灯功能从基础照明向智能交互转型,ADB、V2X灯光通信、投影显示等功能成为高端车型标配;其二,电子架构从分布式ECU向中央域控制器集中,车灯控制逐步与车身域、自动驾驶域深度融合;其三,通信技术从CAN总线向以太网迁移,10Base-T1S作为节点级以太网标准,正成为新一代车灯的核心技术底座。

智能车灯的千亿级蓝海

在竞争格局中,安森美凭借无MCU方案的技术先发优势,方案已进入客户试用阶段。面对市场竞争对手的集成MCU方案,安森美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对未来中央计算平台的深度适配——通过剥离节点级MCU,将算力集中到域控制器,更符合“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方向,为后续OTA升级和功能迭代预留了充足空间。

针对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安森美采取了“全球资源本地化”策略。在供应链层面,最新的10Base-T1S芯片、超声波探头等技术优先引入中国,国内工厂承担封装测试环节,缩短交付周期并增强抗风险能力;在服务体系上,本土FAE团队提供现场支持,销售与售后网络覆盖主要汽车产业集群,确保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此外,安森美与国内高校、代理商共建联合实验室,聚焦人才培养与技术落地,推动本土生态建设。这种全方位的本地化布局,既是对中国市场重要性的认可,也为其技术方案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望未来,汽车电子正加速向中央计算平台演进,车灯作为车身外部唯一的“发光界面”,其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安森美的无MCU方案不仅是一次硬件架构的革新,更是对“软件定义车灯”理念的实践——通过将控制逻辑上移至域控制器,车企可通过OTA实现灯光功能的持续升级,例如新增场景化灯光动画、优化ADB算法以适应复杂路况等。这种“硬件预埋+软件增值”的模式,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更为车企创造了新的盈利增长点。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提升,车灯未来甚至可能承担V2X通信、行人交互等更多功能,成为车路协同体系的重要节点。

写在最后

在这场汽车照明的技术革命中,安森美以“减MCU而增智能”的设计哲学,展现了对汽车电子架构变革的深刻理解。当传统方案还在为MCU算力瓶颈、总线通信延迟等问题寻求补丁时,安森美已通过体系化创新重构了竞争维度。从成本优化到性能跃升,从硬件整合到生态协同,其无MCU方案的落地不仅标志着车灯技术的代际跨越,更为整个汽车电子产业提供了“去中心化、集中算力、开放生态”的转型范本。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双重驱动下,安森美正以技术赋能,让汽车照明从“照亮前路”走向“定义未来”。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网友原创提供和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