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发科技会成为中国去美化趋势的大赢家吗?
4月22日,联发科技的股价毫无征兆的暴涨20%+,联系到之前几天岛内众多同行关注关税话题时,纷纷点名联发科技可能成为关税战中潜在的大赢家,甚至谷歌都计划在博通之外选择联发科技作为AI芯片开发的合作伙伴,一系列利好消息背后是否预示着联发科技真有可能在关税战中成功“吃鸡”?
在川普开启全球关税战的媒体报道中,关乎实体产品声浪最大的是手机,作为当之无愧的人类贴身伴侣,手机在关税战中备受关注不止在于与用户的密切关系,还在于作为这次关税战最大的主角,中国是全球手机制造当之无愧的第一。官方数据统计,2024年1-10月份,中国一共生产了手机13.39亿台,其中智能手机9.9亿台,功能机3.49亿台。出口手机10.89亿部,出口占所有产量的81.3%,中国产能约占全球市场83%左右,越南和印度加起来约占全球市场14%。
如此强大的产能占比,短期内根本不可能躲得过关税战的波及,虽然关税问题还没有实际执行到手机,但美中之间接近250%的关税数字还是让整个手机供应链每天都战战兢兢,因为除了核心AP厂高通的利润率略高之外,其他厂商的毛利率普遍在40%左右,很难扛得住20%的关税提升,何况是245!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在4月10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芯片均需加征关税,这项政策适用于中国全境,包括海南自贸港,无论芯片经由哪个口岸进入中国内地,只要原产地、技术来源、品牌是美国,均需适用加征关税。紧接着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在4月11日宣布,将集成电路的原产地认定标准调整为依据晶圆流片(Tape Out)来判断,只要是在美国当地的晶圆厂流片,出口至中国就会面临关税成本的迭加。
不过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认定只是针对当下进口情况,美国手机产业供应链主要芯片厂商中,以高通为首的大部分fabless厂商代工的晶圆厂不在美国暂时可以不受影响,但射频和电源管理芯片厂商的晶圆厂很难幸免。对这些厂商来说,要躲过高额关税只有在短期内更换晶圆厂,这又势必面临的流片和封测等严酷挑战,更换晶圆厂的代价和复杂程度对任何厂商都是事关产品生死的挑战。
对于中国几大手机品牌来说,与其等待原有供应商更换晶圆厂不如开启自己的第二选择。相比于第一步的非美晶圆流片认定,针对美国品牌和技术等脱敏将成为下一步国内手机品牌需要面对的新话题。手机供应链除了苹果和三星之外,基本都是中国品牌,美国技术和产品的风险随着中美之间科技战的深入水涨船高,非美制造和非美技术未来将同样重要,在半导体端,作为手机产业链中与高通产品重合度非常高的联发科技来说,迎来非常微妙的替代机遇。
作为手机最核心的AP产品,目前市占率前五名依序为联发科、苹果、高通(Qualcomm)海思(Hisilicon)与展讯,其中海思的AP基本只供应华为,苹果也是专供自己品牌,展讯和三星合作密切,重点服务于三星的中低端产品线和国内中小品牌。真正中高端AP市场的竞争基本就聚焦在高通和联发科技两家中,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射频端产品性能方面的难于替代,联发科技和高通在产品性能方面差异几乎可以忽略,唯一的问题可能存在于专利费,而这部分跟关税和中美科技战比起来,似乎也不再是优势。
即使在智能手机之外,无论是消费级芯片,还是最近联发科技开始着力布局的AI与服务器芯片,都是中美科技战中的焦点市场。作为全球前十大芯片公司中唯一的中国公司,联发科技这些年一直深耕中国市场,实现高度本地化的技术和产品布局,其产品性能和设计能力也是目前数字领域唯一可以全面媲美美国领先企业的芯片公司,在中美科技战带来的技术脱钩浪潮中,联发科技承接众多美国竞争对手的订单也不是什么意外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