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交流圈观点

关税战对中国半导体公司绝不是好消息

作者:蔡柱旺电子交流圈电子网 日期:2025-04-16 点击数:4

最近关税战话题很热,爱国热情下几乎全是对川普策略的冷嘲热讽以及对未来美国人民水深火热生活的担忧,似乎感觉关税战这个事情跟我们完全没有关系。但实际上呢,如果关税战真的要打下去,半导体产业是利好还是利空呢?

按照最新消息除了中国大陆和港澳之外地区的关税短期内会维持在10%,至于对中国大陆和港澳地区来说,是54%也好,还是104%或者125%,其实没多少影响,国际贸易基本上60%关税就已经等于放弃贸易可能了。不过一个有意思的点是,美国目前没有对半导体和药品两大类征收10%关税,那么这部分是否包含在对中国的执行以及中国反制关税中是否包含就需要进一步的消息。

我们先不考虑半导体相关的产品什么时候纳入关税战体系,分析一下半导体产业在美国人眼中对中国的作用。对美国政府来说半导体产业的意义是什么,是遏制中国高科技发展的“七寸”,特别是高附加值和高科技衍生价值的半导体产品(AI,自动驾驶,超算等)这方面不光是要限制你中国发展,更要防止你中国有可替代的产品。而川普的MAGA需要的只是台积电的制造能力和先进工艺,对其他的中国厂商仅仅是限制先进工艺的采用而已,目的就是防止中国系统厂商的系统级方案性能赶上美国同行。

所以关税战美国首先排除了半导体,毕竟按照中国的芯片产品晶圆制造的原产地确定原则,关税战必然影响美国模拟半导体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虽然短期内在高性能模拟芯片方面,中国模拟厂商很难替代,但欧洲和日本可高兴了。另一个问题在于美国是半导体设备、高性能测试仪器和EDA软件最大出口国,这些产品基本都是made in us。所以美国的关税豁免优先覆盖了这些领域的产品,希望不会因为关税问题影响这类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那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公司来说,关税战开打究竟是不是好消息呢?从国产的设备到测试仪器,再到晶圆厂和芯片设计公司以及EDA厂商,理论上都有更大的市场机遇,毕竟美国芯片产业链受到影响后,受益最大的应该就是国产半导体产业链的厂商。但实际上分析一下,似乎又不是那么回事。

先说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这块应该是利好为主,特别是不依赖美国先进工艺芯片的厂商,绝对是利好,因为应用材料、泛林、KLA和泰瑞达的设备都要承担高关税,让他们产品的性价比骤然拉低,几乎变成奢侈品。不过鉴于很多半导体设备中需要不少美国高性能模拟和处理芯片,以及可能存在的国内晶圆厂资本投入下滑的情况,只能说谨慎看好他们的光明未来。

再说晶圆厂,晶圆流片原产地原则可能会让一些美国或其他地区的厂商把成熟工艺晶圆交给中国晶圆厂进行制造(ST和NXP已经开始此类计划),从而可以避免高额芯片关税限制,但是这部分的业务量增加可能不会很快到来,因为转换晶圆厂不是个短期能实现的。不过对晶圆厂来说,如前面所说,关税下高额的资本支出几乎不可避免,因为短期内指望国内设备厂商平替美国巨头们的设备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国内这些设备是否会因为关税问题性价比同样降低,也是个值得观察的问题。一方面是业务量可能的增加,另一方面是资本支出的增加,2024年中芯国际的财报可能就是最好的说明(营收大幅提升,利润大幅下降)。

下面是最庞大的主体,国产芯片设计厂商们。表面上,美国芯片因关税导致成本增加,真正国产替代的大都是成本敏感型芯片,客观上对国产替代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不过真正美国产的成本敏感性芯片不多,最大的可能就是消费级BMS类芯片,而高性能射频和模拟转换器这类芯片几乎很难被替代,所以实际利好有限。真正的问题是,如果关税战持续下去,国内的电子制造规模势必会缩减,中国本土芯片90%以上的市场都来自于国内的电子制造体系,最大的优势就是贴近客户能够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那么一旦关税战持久下去,国产电子制造产能势必会部分外迁,哪怕外迁10%-15%,对国内芯片厂来说都是非常大的业务损失,特别是美国这次重点瞄准的就是东南亚几个国产电子制造业外迁的热门区域,外迁到这几个区域似乎对中国芯片厂商的竞争力还不算太远,但这几个地区的税率估计也不会很美丽。中国消费电子产品目前大概占了美国一半以上的消费电子供应,这部分产能如果外迁最可能就是迁到墨西哥去,贴近客户设计需求就很难做到了,据说墨西哥是主要国家里,中国人最难长期定居的国家,这样我们就很难预估国产芯片厂商的未来市场空间了。

市场面临萎缩的同时,国产芯片厂商的成本反而极大可能攀升,三大家的EDA要涨价,国产EDA暂时替代不了。芯片设计IP暂时不会涨价,这个还好。但测试和仿真过程的软硬件国内厂商短期内也很难替代,这部分工作量占比越来越大,就算自己搭测试系统,成本支出一样会增长不少。这么看下来,关税战持续下去,国产芯片厂商日子不会好过。芯片厂商不好过,这就意味着不管是国产EDA还是国产晶圆厂再到国产设备厂商,都会受到产业链发展的制约,影响未来业务发展。

其实归根结底,关税战影响的不是中国半导体产业本身,也不会直接影响半导体全球供应链结构,因为美国本身芯片制造才占全球11%左右。真正的问题是中国电子制造产业规模庞大催生了中国电子制造相关产业链的不断繁荣。据统计中国大陆拥有全球48%的电子制造能力,如此庞大的电子制造市场直接给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厂商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一旦电子制造规模因为关税问题萎缩,那么本就因靠近设计而拥有竞争优势的国产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空间都会受到明显的挤压。

当然,部分国产半导体产业链厂商还是会受益于关税战,迎来更为光明的市场前景,不过对于大多数国内半导体厂商特别是芯片厂商来说,谨慎对待未来可能的国内制造规模发展前景,可能是应对长期关税战必须做好的准备。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网友原创提供和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