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交流圈观点

后贸易时代,国产半导体行业如何突围困局?

作者:蔡柱旺电子交流圈电子网 日期:2025-04-16 点击数:4

上周三,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进口商品征收全面关税;随后周五,中国政府宣布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对所有美国进口的商品加征34%的关税。美国股市连续第二天遭受重创,三大指数均录得2020年3月以来最大两日跌幅以及最大周线跌幅,道琼斯指数一周累计重挫7.86%,纳斯达克指数累计下跌10.02%,标准普尔指数累跌9.08%。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美国七大科技企业(Magnificent 7)累计下跌10.42%,其中英伟达累跌14.01%、苹果累跌13.55%、Meta累跌12.49%、亚马逊累跌11.27%、特斯拉累跌9.15%、谷歌累跌5.66%、微软累跌5.01%。

640.png

美股连续暴跌后,特朗普在其个人社交媒体平台发帖,喊话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立马降息,不过鲍威尔回应表示在关税问题上,调整货币政策“为时过早”,并且称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幅度远超预期。由于特朗普的“关税大棒”,预计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将飙升,通胀压力“雪上加霜”,这将迫使美联储将利率水平维持在相对高位。

后贸易时代来临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针对主要贸易伙伴及贸易逆差大国差异化的加征,其中中国34%、欧盟20%、英国、巴西、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0%、泰国36%、柬埔寨49%、越南46%、印尼32%、印度26%、韩国25%、日本24%...... 

此外,该政策的一项关键条款允许在产品价值至少20%来自美国制造的零部件的情况下降低关税。 从价税率仅适用于进口产品中的非美国成分,前提是该成分符合20%的美国原产门槛,而“美国成分”是指在国内完全生产或大量加工的部件。

特朗普政府的这次“对等关税”政策,可以说是过去八十年来最具破坏性的贸易措施。就连印度洋上只有企鹅居住的无人岛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也被美国纳入了征税清单,从二战结束以来,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广泛的,针对全球范围大幅度提高关税的举措。

本轮关税加征深度与广度或超过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而言,叠加既有20%关税后,特朗普2.0时期加征税率将升至54%。相较于此前以货品清单为单位、分批次加征10%-25%关税的模式,此次政策形成“基准关税普涨+差异化加征+战略行业定向打击”三重压力。同时,东南亚多国转口通道同步受阻,企业传统避税路径或严重受阻。

过去几年,越南积极寻求从跨国公司那里吸引资金,试图打造一个“区域工厂”,目前已经有英特尔、苹果和三星等巨头的落地。去年,越南对美的贸易顺差达到了1235亿美元,仅次于中国和墨西哥,高居全球第三。而在所有外贸品中,电子产品是越南对美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640.jpeg

越南作为一个依赖出口的工业生产中心,其去年对美出口额达1420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近30%。如果特朗普新关税政策落地,其电子产品出口成长成长幅度可能会只剩下15%-20%。因此,越南正与美国进行“零关税”的磋商,并邀请特朗普访越讨论并签署双边协议,以落实零关税承诺。

中国商务部表示,美方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之前,货物已从启运地启运,并于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至2025年5月13日24时进口的,不加征此次加征的关税。

同日,商务部发布2025年第18号公告,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发布第21号公告,将16家美涉军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向其出口两用物项。不可靠实体清单工作机制发布2025年第7号公告,将11家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采取禁止其从事与中国有关的进出口活动、禁止其在中国境内新增投资等两项措施。

最新消息4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如果中国不在4月8日前撤回34%的关税,将从4月9日起对中国商品再额外加征50%关税,这一威胁将特朗普自2017年上任以来对华累计关税税率推升至史无前例的104%。4月8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威胁升级对华关税发表谈话,如果美方升级关税措施落地,中方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国产半导体行业的影响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出口量达2981.3亿块,同比增长11.7%,出口额达1595.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而进口量达5492.6亿块,同比增长14.6%,而进口额达3857.9亿美元,同比增长10.5%。由此可见,虽然中国芯片产业在增长,但对海外的依赖仍然没降低太多。

这是因为国内目前向海外出口的,大多以成熟芯片为主,而先进芯片和海外水平有一定距离,所以仍需要从海外进口大量的先进芯片,导致进口金额持续增加。这一数据体现了中国对高端集成电路产品持续旺盛的需求,以及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由于集成电路已经连续多年位列我国进口商品金额首位,因此贸易环境变化势必对我国半导体产业产生一定影响。

具体来看,越南是中国集成电路较为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2024年对越南出口达164.8亿美元,同比增长56%,创年度出口额新高;而进口份额接近六成来自台湾地区和韩国,美国虽然在芯片设计领域占据半壁江山,但在中国芯片进口排名中仅排第7名,进口金额为117亿美元左右,占比虽然只有3%,增长率却高达41.9%。

中美贸易战初期,中国部分商品通过东南亚转口至美国以规避关税,切断“影子供应链”,遏制中国产业链延伸才是美对东南亚诸国施加高关税的根本目的,其核心目标并非仅针对东南亚自身,而是试图切断中国通过东南亚“绕道出口”的路径,削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影响力。

美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越南输美商品中约30%涉及中国转口。越南将被征收46%的对等关税,这是特朗普等关税清单中最高的税率之一,尤其对于此前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越南的企业而言,关税税率反而更高了,其中果链企业无疑是最“受伤”的。目前,苹果的供应商中,美国工厂仅仅占5.5%,其余94.5%都分布在世界各地。

640-2.png

2024年-2025年美国对我国半导体行业相关产品连续加征关税

自2024年开始,美国持续对我国半导体产品加征关税:2024年9月,美国根据301条款对我国的14大类共389个产品类目加征了25%-100%的关税;而特朗普执政后,截至2025年4月累计对华加征20%关税。在多次关税政策的累加下,目前美国要向中国半导体相关产品最多征收70%的关税。此次半导体行业暂时在豁免范围内,不受本轮美国对华加征34%关税影响,但70%的最高关税程度也远超正常范围。

尽管特朗普将半导体排除在他的征税名单之外,但半导体仍然是和“对等”关税连在一起讨论最多的产业之一。但这种豁免恐怕也难以持久,特朗普此前曾表示将在不久后对外国生产的芯片进一步加征关税;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接受采访时也宣称,半导体没有被包括在特朗普2日宣布的10%全面基准关税或个别对等关税中,“但之后将成为课税的目标”。援引白宫高级官员,半导体很可能将成为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232条款课征关税的项目,该条款授权在进口商品威胁国家安全时展开调查并课税。

当下,美国直接进口的芯片可免关税,但多数芯片都是间接进口的。现代半导体行业的分工比较细,晶圆制造和封测是分开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工厂进行的,芯片通常先在海外完成制造、封装,接着被装入运往全球各地的电子产品之中,其中也包括运往美国的产品。甚至许多美国本土制造的芯片,也会被送往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或东南亚进行最终组装,之后再出口给终端客户。

半导体产品广泛存在于不断扩充的消费商品清单里,而芯片制造商及其客户预期价格上升会致使消费需求变弱,整个供应链可能会迎来一波订单取消的浪潮,这种情况与2020年新冠疫情封锁期间颇为相似。消费电子产品受到的冲击可能最为严重,而且关税还会提高英伟达紧俏的人工智能服务器的成本,这可能会让整个行业第二季度的利润预期受到质疑。

640-3.png

2024年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关键半导体产品进口额及占比

· 我国从美国进口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来料加工贸易由外商提供原材料,国内企业仅收取加工费,产品出口也由外商负责销售。即使加征34%的关税对国内加工企业影响不大,但外商有可能因关税成本增加而减少在华订单,或者考虑到关税因素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将订单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从而影响外商在华投资。

· 而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的进口以前道制造设备为主,从美国进口的比例达到12.7%,因此34%的关税可能会影响部分尚未完成半导体设备购置的国内代工厂,以及经营美国半导体设备业务的二手设备厂商。

由于我国的关税反制措施目前未对半导体行业进行豁免,且措施规定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享受税收减免政策,因此会对我国从美国进口集成电路和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产品带来一定的影响,直接增加了我国依赖美国集成电路供应链的相关企业成本,但由于从美国进口半导体产品的总金额不大,因此对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影响有限。

重要的是,即便美国通过关税抬高了外国芯片的价格,这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吸引芯片企业转而在美国建厂也是一个问题。不仅在美国建芯片厂的成本大概是亚洲国家和地区的2倍,而且对于企业关心的其他问题,特朗普的关税,恰恰可能带来相反的效果。据统计,企业在作出决定前一般会评估多达500个因素,在评估工厂新建地点都会慎之又慎,关税不会是唯一的考虑因素。

国产半导体全产业链替代进一步加速

回顾2018年关税落地后中国对美出口增速从11.3%降至2019年的-12.5%,净出口对GDP贡献率经历从-8.7%到12.3%的V型修复,国内企业通过产能外迁、市场多元化耗时约一年完成调整。关税战的本质是技术话语权之争,中国企业的应对之策应是以“市场破局”实现“技术破壁”。

对于半导体产业链来说,晶圆制造可谓是核心环节,而在这个环节当中,半导体设备又是必不可少的重中之重,我国对于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科磊、泰瑞达等美国头部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的设备依然有着相对较高的需求。虽然从海关的数据来看,2024年中国直接进口自美国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及零部件金额仅有约为45亿美元,但实际上这些美系半导体设备商并不会只是从美国出口到中国,他们在美国以外都拥有相关半导体设备组装厂。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按照中国的原产地认定规则,如果相关半导体设备的关键子系统的原产地是美国,且在整个设备当中占比超过70%,即该设备在组装地未能实现≥30%的增值,其原产地可能仍会被认定为美国。我国从美国进口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主要以一般贸易为主,由于34%的加征关税无法享受税收减免政策,会直接增加部分我国半导体制造、封装在建产线的供应链成本,但也会间接推进我国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的国产替代进度。

同时,这些美系设备商还需要遵守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相关设备无法对华出口。以前中国半导体设备很难进入产线,难以突破市场壁垒。而到2024年底,中国67%半导体设备已经来自大陆供应商,而到2025年底可能突破75%、甚至到80%。如果美国施压西方阵营不卖半导体设备,甚至可能达到90%以上,加速成长。

在半导体这一高度全球化的产业中,中国是唯一一个实现了从设计软件、上游材料、设备到中游制造、后端封测,再到下游应用的全链条覆盖的国家,「系统级创新」才是中国半导体“无敌竞争力”的终极密码。全产业链不仅保障了技术自主,更可以通过庞大的市场反哺创新,形成“研发-应用-迭代”的正循环。《自然》杂志刊发评论:“中国半导体突围最危险(厉害)的,不是某项技术突破,而是他们证明:在数字时代,产业链本身可以成为最强大的创新机器”。

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限制催生了庞大的国产化需求。以成熟制程芯片为例,中国企业在电源管理、传感器等领域已实现突破,特别是在65nm以上已经可以100%自主可控。

虽然已形成很完整的本土设备和材料生态系统,但在7nm以下先进制程领域仍落后国际领先水平3-5年。2024年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投资达228.6亿人民币,占材料总投资的20.5%,产学研联动加速技术转化。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和研发体系,加上巨大的制造业,这是全产业链创新的核心动力。

640-2.jpeg

中美半导体博弈是一场持久战,关税的增长会直接推高国内企业采购成本,依赖进口的企业可能面临利润压缩,短期内将加剧半导体行业的供应链阵痛。但长期来看,这一政策将加速国产化进程,推动技术自主化和产业升级,行业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具备技术壁垒、产能布局多元化的企业将脱颖而出。中国需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在技术自主与全球化合作之间寻找平衡,最终实现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网友原创提供和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